,購置了工藝品和日用百貨,向朋友賒了40多萬元貨品
,雄心勃勃踏上了出國征程
,與哈薩克斯坦東哈州國立大學合作開辦了一家超級商場。按照協(xié)議,陳志峰負責組織貨源
,對方負責提供場地
,利潤按七三分成。然而
,當陳志峰傾其所有將貨品擺上柜臺
,對方見產(chǎn)品銷路很好之后就反悔了,提出利潤三七分成的強硬要求
,這三成利潤意味著陳志峰必將血本無歸!
境外合作伙伴的背信棄義
,令身在異國的陳志峰呼天天不應,喊地地不靈!陳志峰這匹野馬被套牢了
。
第一次跨國生意就這樣泡湯了
,傾家蕩產(chǎn)的陳志峰非常沮喪,回家過年時
,他落魄得像個流浪漢
。他甚至不敢向妻子道出實情,只說趁過年回家看看
。但大年一過
,他帶上籌措的8萬元貨款,只身再闖東哈
。陳志峰橫下一條心:在哪兒跌倒
,他就要從哪兒爬起來,我不能丟了中國人的臉
。
經(jīng)調(diào)查
,他發(fā)現(xiàn)被東哈人不當值錢物的毛皮、水泥和廢舊金屬
,在國內(nèi)卻是重要的工業(yè)原材料
,而國內(nèi)大量滯銷的白糖、成品油
、黑白電視機卻是東哈人的緊俏貨
。于是,陳志峰當起了“倒爺”
。他讓東哈商人將毛皮、水泥和廢舊金屬運到口岸來
,自己再用相應的白糖
、成品油和黑白電視機交換,物與物口岸交易
,這樣萬無一失
。由此,陳志峰又咸魚翻身,使他從低谷重新登上了事業(yè)的高峰
。
陳志峰說:愿賭服輸
,東方不亮西方亮。創(chuàng)業(yè)最重要的是敢于冒險
,勇于創(chuàng)新
。其實,人生在世
,無非是讓別人笑笑
,偶爾也笑笑別人,誰笑到最后
,誰就笑得最好
。陳志峰在反思中悟出一個道理: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可以甩開膀子干,對于陌生的領域應該摸著石頭過河
,創(chuàng)業(yè)怕失敗不如不干
。
正是這種精神,讓今天的野馬集團已經(jīng)發(fā)展成新疆的“外貿(mào)王”
,全國民營企業(yè)出口百強之一
。
但如今,陳志峰已經(jīng)與野馬企業(yè)的經(jīng)營“脫韁”了
,而是專心自己熱愛的文化產(chǎn)業(yè)
,特別是野馬攝影。
他回憶起對攝影的感受
,說:“我經(jīng)歷過無數(shù)次死亡
。一說拍伊犁河,拍天山
,拍昆侖山
,我嗖地就上去了。在飛機上航拍時
,只顧拍片
,突然身子飛出艙門,安全帶把我拉回來
,撿了一條小命
。
“還有一次飛往中東在民航班機航拍,過境在伊斯蘭堡
,我在下飛機后抽煙
,一不小心失火了,巴基斯坦的武警突然把我包圍起來
,說我長得像恐怖份子
,集團公司的人和接待我們的客人都笑翻了天
。
“我當過兵、當過記者
、當過商人
,我都嘗試過了,我有一個無悔的人生
。我特別贊同周恩來的話:與有肝膽人共事
,從無字句處讀書。這后半輩子沒有別的事了
,就把感情寄托在野馬身上吧”
。
一談起野馬,他眼睛就發(fā)亮:“我從小生活在昆侖山腳
,從小熱愛馬
,但1986年野馬落地到家鄉(xiāng)這片土地上,我的心才找到了個性上的歸宿
。它們像沒有爹娘的孩子
,百年榮辱、顛沛流離
,多可憐啊!但在最艱辛
、最嚴酷、最滄桑的自然環(huán)境里
,野馬沒有放棄
。回到中國的這批天馬
,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自由曠野
,像它們的祖宗一樣縱橫馳騁在天山腳下!”
陳志峰對野馬的境遇感同身受,他引用作家梁曉聲的話說:“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
,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
,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。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
,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
,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”。
群:野馬結(jié)群生活永遠“不獨”的背后
野馬的生活習性是結(jié)群生活
,冬季一群可達到數(shù)十頭
,食物主要是針茅等禾本科草類和梭梭等灌木。早晚沿固定路線到水泉或河流處飲水
,飲后就在附近地區(qū)覓食和休息數(shù)小時之久
,悠閑自得或臥或站,各隨其便
。其整群走動時常魚貫而行
,公馬壯馬在前開道引路,中間是馬駒和母馬
,弱馬公馬隨尾而行
。
在卡拉麥里,野馬開始接受先祖的信息
,開始認知熟知的家
。但它們自身早已和先祖不一樣了,這注定了它們將經(jīng)歷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
,……以致付出生命的代價
。
陳志峰不僅自己愛馬,還常常管閑事
,特別是愛管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事
。
2001年當?shù)谝淮我胺攀『螅^馬大帥去世
,野馬群瘦骨嶙峋
、膘情大幅下降。陳志峰對研究中心的曹主任說:“我陳志峰只是一個老百姓
,只是因為愛野馬而養(yǎng)馬
,共產(chǎn)黨撥給你經(jīng)費,這是你的工作
,你要再養(yǎng)活不好
,那不是千古罪人嗎?你和我不一樣,我沒有那份責任
。但我仍然自愿捐助我的一切”
。
“我是拿馬在說事,就地援疆
,不等不靠
。我最近的一個援疆活動,就是文化援疆
,搞了一個攝影家大pk活動
,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(tǒng)奧通巴耶娃都請過來了。多大的影響力!都是為了新疆文化發(fā)展與文化繁榮著想的”
。
談起他成立的“野馬攝影研究會”
,陳志峰說:其實說句心里話,我覺得大地是我們的母親
,群山是我們的父親
,河流又是母親的乳汁。這是生你養(yǎng)你的土地
,作為兒女你應該去呵護她
、愛護她
、敬重她,對她應該像磕長頭的藏族兄弟一樣心存敬畏
。作為兒女你應該咋樣孝敬父母
、記錄父母的語言呢?一定是用心和情去感應,眼睛中表象的東西全都給內(nèi)涵覆蓋了
。如果你沒有這種感受
,只是非常淺薄地理解它,你就拍不出來
,也拍不到好作品
。攝影記錄的都是真實的東西。隨著技術發(fā)展
,人類的增長
、資源的開發(fā),很多東西
,如大氣
、土地都在變化,很多古老的東西
、民族
、部落之間的交融都沒有了、遺失了
,只有攝影
,一眼看上去什么都明白,你寫多少文字也說不清楚的
。
北京一家報社的老總叫趙小玲
,領著部隊的一批將軍們來新疆拍攝野馬,但大家怎么也拍不到好的鏡頭
,野馬不等你靠近就遠遠地躲開了
。當時,她想到陳志峰的片子怎么拍的那么好
,他一定有拍攝野馬的秘訣
。她就打電話說:陳志峰,你快來
,大家拍不到照片啊
。我去了之后,稍作組織
,讓野馬成群
,然后朝一個方向趕,野馬就朝拍攝隊伍橫沖直撞過來
,那奔騰的野馬群直接沖過來
,趙小玲可嚇壞了
,她為這些部隊首長的生命擔憂,我大喝一聲:趴下!大家就地一趴下
,野馬群在離人7
、8米遠處停步、高高抬起前腿直立長嘯
,好嚇人啊!事后我告訴他們秘訣,當野馬群嘩嘩沖過來時
,你可千萬別跑
,你跑它也跑,非撞上不可
。野馬雖然野
,但非常有靈性,一般是不撞人的
。這場面他們哪見過?結(jié)果
,部隊一位領導野馬群奔騰向前的照片獲得了全軍一等獎,那個高興勁兒啊!
野馬中心的面包車都是陳志峰捐助的
。他想起八十年代野馬中心初創(chuàng)的時候就感慨萬千:哎呀
,你看他們東拼西湊的養(yǎng)馬人,在地窩子和馬圈大圍欄里那樣的環(huán)境生活
,真不容易
。不幫助他們還幫助誰啊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?墒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,有時我也提意見,野馬的宣傳工作跟不上去
,別的地方剛有幾匹野馬就又是直播
、又是炒作,而我們卡拉麥里野馬原生地有300多匹野馬
,繁育
、野放都成功了,全世界第一
,成績反而沒有人重視
,肉埋在飯里吃了。
“野馬是全世界12種瀕危野生動物中
,中國唯一當選的物種
。這種自古以來被多少文人墨客謳歌贊美稱為天馬的東西,漢武帝兩次攻打西域
,就是為了大宛國的天馬
。而今天
,天馬一定要用天職來服侍才行。養(yǎng)不好
,開玩笑呢
,這是社會責任啊!你說那時候,八國聯(lián)軍進北京
,我們國力衰弱到人命都不保
,哪有人管野馬,沙俄的軍人以探險為名大肆劫掠野馬
,國際上還要以偷獵者來為我們的野馬命名為普式野馬
。這真是國恥啊!今天,我們的國力強大了
,文明開始反思
。我呼吁,要為我們野馬正名為新疆野馬或準格爾野馬
,只有天山腳下的這塊土地才配命名野馬
。
“實際上,野馬確實比大熊貓的意義更重大
,不僅因為野馬是動物界的活化石
,還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資源,更是一個文化符號
。外國人沒有好的放養(yǎng)環(huán)境嗎?不是
。美國、西歐都有好的草原
,但他們現(xiàn)在飼養(yǎng)的普式野馬原生地不在當?shù)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,而是在中國,沒有那份感情;另外
,他們也許是怕花錢
、怕飼養(yǎng)起來太辛苦。相反
,一個比西方并不富裕的新興大國
,技術不先進,設備條件沒法比
,但中國人卻是好樣的
,我們一旦認真起來,野馬在我們中國人手中不僅養(yǎng)活成功
,而且野放成功
,甚至自然恢復成功。這真是一個檢驗文化優(yōu)劣的符號,也是檢驗我們民族素質(zhì)的一個符號
。多么生動的說明啊!
陳志峰常常這樣教導他的員工隊伍:“我是野馬集團的董事長
,也是黨委書記。在野馬這個大家庭里
,我們都是兄弟姐妹
,不能用狹隘自私的心理去對待別人。大家要相互照顧
,相互幫助
。公司各部門在協(xié)調(diào)關系上要有大局意識,心胸要大一些
。天地有多寬
,我們的心胸就有多大。
我們要感謝黨
,黨是爹娘啊。我有啥
,光光來了
,光光走了。我的骨灰盒都準備好了
,我的遺照也拍完了
,一碗奶茶、一塊肉
、一個馕
,有這三樣吃的我就滿足了。我的家鄉(xiāng)啊
,你要愛呀
。大家都在新疆這塊土地生存,要學會像野馬那樣過群居的生活
,不能像有些人
,動不動就‘獨’居、‘獨’立
、‘獨’干
,太自私!”
頭:頭馬在野馬種群的價值超越了人們想象
“夜暮中,草原在繁星的閃爍下或者在月光的披照中
,該發(fā)生多少動人的情景
,但人們卻在安靜的睡眠中疏忽過去了;只有當黎明來到這草原上,人們才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馬群里的馬匹在一夜間忽然變多了
,而當人們懷著驚喜的心情走攏去
,馬匹立刻就分為兩群,其中一群會奔騰離你遠去,那長長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
,就像許多飄曳的緞幅
。這個時候,你才知道那是一群野馬”(碧野《天山景物記》)
。
作家筆下的野馬
,是否今天的普式野馬我們無法考證。但野馬那么利索地從家馬中分群而去
,主要是頭馬出色的帶領
。
如今你若去新疆,幸運的話
,可能會看到一幅畫面
,那正是作家碧野想象中的奇異景觀,也是李白
、杜甫等無數(shù)詩人謳歌的圖景:在一望無際的卡拉麥里戈壁草原
,藍圖白云之下,一群野馬在覓食
。頭馬一邊吃草一邊站崗瞭望
,它看上去那么與眾不同。就在其它野馬只顧低頭吃草的時候
,護群的頭馬猛然抬起頭來
。它雙耳直立,警覺注視前方
。其它野馬陸續(xù)停下覓食
。紛紛抬起頭來隨頭馬看向遠方。一時間
,野馬群躁動不安
,迅速聚攏,形成扇形
,馬蹄踏起一陣陣塵土
。忽然,隨著頭馬一聲臨風長嘶
,野馬群排成一行疾奔而去
,煙塵彌漫……。
大雁群飛頭雁領
,野馬群也是如此
。
陳志峰無疑是野馬集團公司的一位出色頭馬,但也實實在在是野馬監(jiān)護人中的頭馬
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?粗榜R在荒原上馳驅(qū)、踢跳、奔騰
,陳志峰說:
我們養(yǎng)馬啊
,說句心里話啊,都沒有什么功利心
,就是一個愛馬
。我認為商業(yè)沒有啥意思,馬才是最重要的
。歷朝歷代開疆拓土都是靠馬
。我是想通過攝影,通過網(wǎng)絡
,讓野馬的事情走到更多人的心里
。教育我們的青少年,野馬的命運就是中國人的命運
,我們中國人今天回來了
,找到了自己的定位,自己的道路
,如同野馬回到卡拉麥里一樣
。
人與動物之間,馬是最善良
、最傳奇的。我是馬背上的民族
,在哈薩克族長大的
。昆侖山海拔四千米,有的地方五千米
,我把大家招呼上去搞攝影
,是用鏡頭記錄祖國的大好河山,是弘揚一種民族的文化
,挺有意思的事情
。我的馬背情結(jié)確實濃厚。我這一生選擇動物
,就讓馬伴隨著吧
。人家可能認為你是土財主,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啥意義?我不吃別的
,就是喜歡酥油茶
、馕和巧克力一些簡單的食物,那就香的啊十分滿足了
,從來不上桌子吃飯
,不會享受。
國家林業(yè)局局長說:野馬是中國的驕傲,新疆的旗幟
。我說:野馬是草原的精靈
,英雄的化身!
除了支援野馬事業(yè),我的第二步棋也可以告訴你們
,就是養(yǎng)500個窮孩子
,上不起學的,我給他們當爸爸可以吧
。
我爺爺說了
,一個人若把自己的民族放在自己的對立面,說明他就是狹隘的
。歷史不容抹殺
,文化就是教化,一旦文化認同建立起來了
,新疆就真正穩(wěn)定起來了
。我與新疆各族的文化都認同,我從不同中看出豐富來
,看出大美來
。我想通過實際行動讓鬧事人的心軟下來,對不對?在這個前提下
,這塊土地就安定下來了
。文化敵得過10萬、20萬的軍隊
。新疆的文化是龐大的
,四大文明的唯一交匯點就在這里。